人民法院报丨在“法”的门前
2025-02-12 17:26 浏览量:102
    图片

    有人曾经说过,法律是理解社会的一扇窗,是通往正义的一道门。如果“法”是一道门,那么每一个法律人,都是在门前求索的人。

    数年前,当我还在法学院求学时,第一次翻开厚厚的法典,第一次探究各份判决案例,我想求见的“法”,是理解记忆、学懂弄通各个法律条文,顺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2016年的夏天,初入法院实习,那双紧攥着黑色塑料袋的双手令我至今印象深刻。张大伯为要回被拖欠半年多的工资,多方打听后,打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官司。

    受理案件后,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承办法官前往该企业,向负责人释法说理。仅用了一个多星期,该案以当庭给付的方式调解结案。事后,该公司也主动向农民工支付了拖欠的全部工资。

    拿到工资的当天,张大伯从兜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黑色塑料袋,小心翼翼地把钱装了进去。他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紧紧地攥着袋子,静静地驻足在那里,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那一刻,我想求见的“法”,是办好每一个司法案件,为贫弱者撑起一片正义的蓝天,向人民群众传递司法的温度。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五年后的夏天,我幸运地考入法院,成为一名法官助理。2023年的全国宪法宣传周,我带着自己担任法治副校长的小学的学生走进法院,组织了一场模拟法庭活动。

    担任“审判长”的学生在模拟法庭时将“被告”说成了“被告人”,我发现后在活动的点评环节道出了这个小小的用语错误。孩子们安静且认真地听我解释为什么当事人的“称呼”如此重要,刑事与民事案件又有何差异,从他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对法律的敬畏和热忱。

    这一刻,我想求见的“法”,是传递法治最强音,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启蒙的种子,静静期待他们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法律的海洋浩瀚无边,对“法”的求索无穷无尽。现在的我依然停留在“法”的门前,以理想为桨,以信念为舵,为了抵达正义的彼岸,奋楫扬帆。


    作者:单徐翔

    来源:《人民法院报》2025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