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颖随形丨让司法建议落地有声 让未成年人成长无忧
2024-07-18 08:41 浏览量:1
    图片

    “发出司法建议有三个月了,我们过来看看建议的落实情况,也了解一下落实过程中有无司法服务的需求。”近日,常山法院前往常山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开展司法建议跟踪回访工作,了解司法需求,通过常态共联共建,更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这项工作的开始,源起于常山法院办理的一起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图片

    聚焦问题 提出建议


    “我县位于‘四省边际’,跨省、跨区人流量大,但尚缺乏跨区域的协同治理,导致未成年人跨区域流窜犯罪增多。”常山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近三年县域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存在增长趋势,遂在分析相关案件情况的基础上,聚焦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新情况、新态势,前往相关部门走访、座谈,共同探讨、剖析问题症结。

    图片

    “我县在涉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性治理方面仍存在短板,主要存在家校教育部分缺失、社会监管存在盲区、治理合力仍有不足等问题……”2024年4月28日,常山法院充分调研后,向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发送了《关于加强涉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协同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司法建议》,从源头宣传教育、基层未保建设、部门协同联动、事后帮扶救助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图片

    剖析短板 落实整改


    “感谢法院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你们提出的司法建议,很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能推动形成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合力。”收到司法建议后,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认真组织研究分析,积极采取有效落实措施,于5月24日进行了详细的回复,并作出具体的落实整改计划。

    同时,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县域外未成年人来常山犯罪数量增多的实际,将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妇联等单位的密切协同,建好用好2023年建立的“四省边际”未成年人感化教育基地,优化“一事一议”未成年人侵权案件协调处置机制,通过迅速响应、高效协作,更好解决未成年人遇到的个性化急难问题。

    图片

    立足保护 共联共建


    司法建议发出后,如何能让其落地见效?为此,常山法院常态化开展司法建议跟踪回访工作。在此过程中,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也提出了近期面临的难题:“暑假期间,学生们从学校、课堂回归到家庭社会,我们基层未保站的压力很大,希望法院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法治培训。”

    图片

    收到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法治需求后,常山法院结合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实际,与中心联合开展了全县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和村(社)儿童主任法治培训,对假期未成年人日常监护以及网络使用、托管培训等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风险,开展针对性普法宣讲,进一步提升假期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个人、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繁荣富强。常山法院“如颖随形”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将坚持能动履职,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从司法建议提出者积极转变为落实监督者和未成年权益保障的共建者,助力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治理,助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