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法庭”是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多元解纷、基层治理的最小支点,旨在通过一体化、均衡化、便捷化的诉讼服务,助力构建“四治融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常山作为浙江26个加快发展县,始终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统筹推进“共享法庭”建设,对标“重要窗口”,护航“八大行动”,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典范提供法治力量。
聚焦助企纾困 护航县域经济
面对疫情影响,常山县紧扣企业法治风险防范薄弱,涉企商事纠纷诉源治理难、化解成本高等现实需求,在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共享法庭”暨民营经济司法服务保障中心,为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提供有力司法保障;配套设立商会调解工作室,负责涉企纠纷的指导调解、集约化审理,对园区重大项目推进、规上企业重大合同签订、重要融资行为等经营活动提供法律支撑。自运行以来,经济技术开发区“共享法庭”在化解涉企纠纷、对企业开展法治问诊、司法拯救涉困企业等众多领域取得良好成效。同时,当地围绕衢饶示范区建设,出台《司法服务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十条意见》,创设浙赣边际法治共富联盟“共享法庭”,在重大案件联调、异地执行协作、矛盾纠纷化解协同等方面,凝聚起服务保障示范区建设的司法合力;提前分析研判示范区建设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法助共富 推动乡村振兴
常山县“共享法庭”按照重要前哨、便捷驿站、云上课堂、桥头堡的功能定位,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司法服务:以“共享法庭”助力共同富裕、推进法治共富系列专项活动为牵引,开展“四培训两宣讲”等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围绕“共同富裕+‘共享法庭’”“特色产业发展+‘共享法庭’”“美丽乡村建设+‘共享法庭’”等维度,聚焦群众生活、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法律问题,及时开展法律政策咨询、矛盾纠纷联调等活动,把“共享法庭”打造成为法治共富的重要平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推进“共享法庭”运行机制的便捷化、规范性,设立集在线咨询、数字派单、随时反馈为一体的“共享法庭”呼叫中心——“U呼我应”,全天候向基层供给司法资源;紧抓乡村经济带头人这一关键群体,面向各农村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精品民宿等“共富产业CEO”,开展经济法治大培训,促进乡村经济健康发展。
聚焦法治共享 完善社会治理
常山县坚持“融”合发展、多方共建、数字赋能,按照“县乡一体+共享法庭+数字化”整体智治建设、“治理平台+数字法院+四个平台”联通贯通、“法治共享+智慧司法+特色应用”融合建设提升的理念,把各单位基层治理要素向“共享法庭”汇聚,形成县委政法委牵头、法院主推、司法行政等多部门支持配合、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共享法庭”建设工作大格局,实现14个乡镇(街道)、190个村社“共享法庭”全覆盖。当地以“PC端+移动端”“村社站点+信息网络”的模式,将“共享法庭”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通过“共享法庭”网络庭审直播平台,按需供给“菜单式”庭审直播和点播清单;精准曝光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强化失信曝光效果,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把“共享法庭”作为建设法治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打通信访、调解、诉讼“三支队伍、三个环节”,形成线上线下高效协同、整体智治的一体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闭环,推动实现全省矛盾纠纷化解“136”工作格局;先后探索了“共享法庭+行业自治”模式、“共享法庭+民事议事堂”(一堂一庭)模式、“共享法庭+大综合一体化”的综合治理模式等“融治理”模式,高效化解跨领域纠纷。截至目前,全县共设立特设“共享法庭”12个,政协民生议事堂、协商驿站“共享法庭”42个,化解相应纠纷68起。
来源:浙江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