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院拯救了公司,我们才能拿到工资。”2021年11月24日,在常山县大胡山果蔬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职工工资发放仪式现场,20多名职工顺利领到共计150万余元工资,集体向承办法官送上了锦旗。
大胡山果蔬有限公司主营农产品种植、销售和配送服务等,2017年起高频涉诉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法官深挖细查后发现,该公司陷入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但该公司既是“省级扶贫农业企业”,又持有省级著名商标。
常山法院以此为支点,深度挖掘该公司重整价值和拯救可行性,积极引导企业主行使后续重整申请权,一个月后成功招募到战略投资人注资1300余万元,批量化解执行案件25件,执行标的额1770万元。该案也入选了2021年度浙江法院破产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破产拯救的前提是准确识别破产企业的营运价值。常山法院主动拓宽审查范围,重点围绕破产原因、有无重生可能、是否具备拯救价值三个关键因素,精准识别出具有重整价值和拯救可能的困境企业,通过程序转换“小支点”撬动破产保护“大格局”。
“我们对内持续完善‘执转破’机制,建立‘大标的额执行案件研讨’机制,重点瞄准标的额超过500万元的企业,有重生可能或拯救价值的要及时移送破产审查。对外宣传重整、和解两项拯救制度,激活后续重整或和解的‘休眠’条款,积极引导相关主体转换破产程序。”常山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俞建华介绍。
2021年以来,常山法院法院审理的破产案件中有7件行使了后续重整(和解)申请权,全部拯救成功。